Asian Cities News

Shenzhen

Shenzhen

Shenzhen is one of China’s most innovative cities, located in the south near the border with Hong Kong. Once a fishing village, it has transformed into a global tech hub, home to major companies like Huawei and Tencent. Stay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Shenzhen news online — technology, economy, urb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life.

“Learning from Images: The General Secretar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in Building a Maritime Power”

“Learning from Images: The General Secretar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in Building a Maritime Power”

“The ocean nurtures life, connects the world, and promotes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is both a…
09.06.2025 1 minute
First-Person Perspective: Listening to the People’s Voices, Addressing Their Concerns, and Harnessing Their Wisdom—The Story of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First-Person Perspective: Listening to the People’s Voices, Addressing Their Concerns, and Harnessing Their Wisdom—The Story of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Where is the garbage station in th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property management, and residents’ representatives…
09.06.2025 3 minutes
【牢记嘱托·看见美好中国】让高原生态永葆美丽底色

【牢记嘱托·看见美好中国】让高原生态永葆美丽底色

“‘凌小蛰’现在活蹦乱跳,各项身体功能逐步恢复正常。”6月2日,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生态管护员哈雪兵说。3个月前,雪豹幼崽“凌小蛰”身受重伤,被青海省玉树州的生态管护员在巡山时发现,哈雪兵一直关注着相关救治工作。 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高山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小雪豹频繁出没、雪豹种群壮大,意味着当地有稳定的食草动物种群和大面积草场支撑。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湖仙女湾,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总书记指出,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把国家生态战略落实好、国家公园建设好。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 青海不仅有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还正在创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湖国家公园,这三个已建和在建国家公园面积占青海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5%。生态管护员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承担着守护绿水青山“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职责。同青海省近15万名生态管护员一样,哈雪兵长期驻守祁连山腹地,奔波在生态管护一线,多次参与野生动植物的救治。 “监测生态环境质量、野生动物行为轨迹,需要长期巡护,车轮到不了的地方,我们的双脚能到,在山间徒步三五个小时是常态。”哈雪兵说,“我们拍到了雪豹母子夜游、5只荒漠猫同框等珍贵影像,这些视频发布在媒体和社交平台,收获了很多点赞!” “这里收容救护过2200多只像‘凌小蛰’这样的野生动物,60%以上是生态管护员在工作中发现的。”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主任何顺福介绍,青海在全国率先追踪雪豹、荒漠猫、黑颈鹤等旗舰物种,填补了我国在这些野生动物研究中的诸多空白。 进入夏季,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环保思政课、生态科普研学等活动预约火热。工作闲暇时,哈雪兵也经常到这里,给参观者分享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和生态管护员的故事。 “第一次走进这个生态科普馆,切身感受到青海动植物资源的丰富。我觉得正是因为自然环境好了,水好了,山好了,才会有这么多灵动的动植物。”来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参观的西宁市民丁吉军说。 如今,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型,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竞流美景,“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青海湖水位连涨20年,吸引东方白鹳等60万只水鸟在湿地繁衍生息;国家珍稀植物玉龙蕨现身祁连山,青海省内雪豹数量上升至1200余只…… “我们会牢记总书记嘱托,用实际行动把国家公园建设好,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共同守护‘中华水塔’。”哈雪兵说。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制:伍刚 宫歆慧…
09.06.2025 1 minute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去年6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把每年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充分体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中国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到来之际,一系列庆祝活动在世界各地举行。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旨在提升全世界对文明多样性、文明交流合作重要价值的认识。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面对“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在不同场合阐述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促进文明对话交流的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文明之基。 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一起构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支撑。 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断延伸的“文明足迹”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合作新篇章。倡导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中国主张,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 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中国着力搭建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桥梁,为人类共同进步、世界繁荣发展凝聚合力。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提出愿同阿方设立“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阿拉伯中心”;与非方携手推进“文明互鉴伙伴行动”;深化中拉文明交流互鉴,举办中拉文明对话大会……一项项扎实行动让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有了更多落脚点,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中国致力于搭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新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从“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良渚论坛”、世界古典学大会的成功举办,到中匈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相继开设,再到实施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旅游举措,举行精彩纷呈的中外旅游年、文化节、青年艺术节……持续的交流对话,增进理解、加深信任不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从汨罗江到德国美因河,不同国家的人们在龙舟竞渡中体验文明交融的魅力。此时此刻,中乌联合考古队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流域,一同发掘千年古城尘封的历史记忆。来自希腊、墨西哥等国的珍贵文物正与中国各地观众见面,展现世界文明的绚丽多姿。一幅幅文明对话的生动图景在中国与世界各地渐次铺展,播撒下更多友谊的种子。 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互通互鉴、携手前行,让人类文明之花更绚丽绽放,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更光明可期。
09.06.2025 1 minute
第一观察 | 总书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指引

第一观察 | 总书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指引

“我在福建沿海地区工作了将近18年,对海有浓厚的感情”“要发扬优势,做好‘海’的文章”“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的关注一以贯之。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指引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 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70%是海洋。浩瀚大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油气和生物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海洋经济有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在全国沿海城市中率先吹响“向海进军”号角。在浙江,他指出一定要做足做好海洋经济这篇文章。在上海,他要求努力争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从科研实验室到渔业种子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沿海省份考察海洋经济发展,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13年考察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时强调“要顺应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在上海考察时视频连线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2023年在广东湛江考察海洋渔业,提出“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 从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到布局港口、航运建设,再到统筹陆海区域重大战略对接等,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触角从陆地向海洋延伸,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谋篇布局、指明方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阔。 (二)“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海洋科技发达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科技水平的高度决定了海洋开发的深度。 从万里碧波之上的极地破冰船、大洋科考船,到万米水下的深潜设备,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头—— 2012年6月,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深潜成功突破7000米,第二年的5月,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载人深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 2018年4月,在海南三亚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和潜航员团队互动交流;…
09.06.2025 1 minute
全国多地高考今日结束,考后要警惕这件事

全国多地高考今日结束,考后要警惕这件事

6月9日,2025年全国高考进入第三天,多数省份的高考将迎来收官。如河北、山西、吉林、江苏等多地将于今日结束全部考试,而北京、天津、浙江、山东等地的考试则将于明日结束。 接下来,考生将进入高考成绩查询及志愿填报阶段,多地已公布相关时间。 多个省份高考今日结束 据教育部消息,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全国设7899个考点,35.5万个考场,2.1万个备用考场,安排监考员105万人。同时,今年实现考场实时智能巡查100%全覆盖。 今年,29个省份实行新高考,西藏、新疆仍然采用“语数外+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传统高考模式。 根据各地实际,目前高考综合改革共有“3+3”和“3+1+2”两种模式。其中: “3+3”模式,第一个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 第二个3意为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中任选的3门选考科目。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山东和海南6个省份使用“3+3”模式,另外23个省份均采用“3+1+2”模式。 新高考省份根据选考科目考试日程安排,全部考试结束的时间为9日或10日。如,河北、山西、吉林、江苏等地将于9日结束全部考试;北京、天津、浙江、山东等地将于10日结束全部考试。 多地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按照往年惯例,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大多集中在6月23日—25日。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公布了高考成绩查询时间,湖南、湖北、吉林、江西等地,预计在6月25日左右公布高考成绩。 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无疑成为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 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公布了志愿填报时间。如,北京市首次志愿填报安排在6月27日至7月1日,江苏省第一阶段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8日至7月2日。 今年,教育部将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志愿填报咨询活动,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贴近学生的方式,多渠道、多方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政策解读、信息参考和咨询服务。…
09.06.2025 1 minute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

浙江绍兴城西,浙东古运河碧波荡漾,流淌着一段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来到浙东运河文化园。 古运河水静静流淌,不远处的高架桥上客货车辆疾驰而过。拾级登上园内高拱石桥,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在这里可以畅想一下古今沧桑。” 浙东运河西起杭州西兴,流经绍兴,东至宁波,充分利用浙东山川形势,连通河湖、穿越阡陌、润泽沃野,滋养着两岸人民。 肇始于春秋山阴故水道,贯通于两晋,鼎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走进浙东运河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这段绵延千年的“运河史话”。 “习近平总书记看得很仔细,在不少展柜前驻足,详细询问相关情况。总书记对运河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切关注,也有着深入的了解。”当天负责讲解的中国水利博物馆馆长陈永明回忆说。 在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主持修建的大型挡潮排水闸绍兴三江闸模型前,习近平总书记停下了脚步。 俯身仔细察看三江闸设计结构,习近平总书记问道:“这个闸现在还在吧?” “还在,它的作用已经被曹娥江大闸所取代。”陈永明回答。 展柜中,一张2005年12月31日出版的《浙江日报》,记录了一个载入史册的瞬间: “随着省委书记习近平宣布‘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开工’,并启动开工按钮,顿时偌大的建设工地上一字儿排开的施工机械‘隆隆’轰鸣……钱江两岸人民盼望已久的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这段往事:“过去浙东这一带是缺水的地方,特别是舟山,一半的水都要靠这个引水工程。” “很多浙东的百姓都因此受益,大家饮水思源、感恩在心。”当地负责同志说。 千年水脉,正是在一代代人的持续呵护和接续建设下流淌至今、绵绵不绝。 “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走出浙东运河博物馆,临别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叮嘱当地负责同志,要好好挖掘大运河文化,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09.06.2025 1 minute
AI Short Video | Dragon Boat Festival Folk Culture Insights: How Many Customs Have You Unlocked?

AI Short Video | Dragon Boat Festival Folk Culture Insights: How Many Customs Have You Unlocked?

Another year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here, and the familiar festive atmosphere unfolds.…
01.06.2025 1 minute
Discussion: Difficulties in Enforcing Child Custody Decisions

Discussion: Difficulties in Enforcing Child Custody Decisions

After a couple gets divorced, the father took the child and directly “disappeared”, while the…
01.06.2025 2 minutes